相关文章
友情链接

济宁配送中心:小组织发挥大效益

    今年以来,济宁配送中心根据工作需求,组成“革新”、“督查”、“维修”、“创效”等“创新创效”工作小组,以“需求-设计-实践”为工作模式,积极完善工作制度,积极创新工作方法,积极发挥员工作用。自各小组成立以来,共梳理修定了涉及油库安全设备管理有关的21项管理制度,改造升级24台管道泵防护罩,自主创新流量计检定辅助装置,员工的安全意识不断巩固提高,为济宁配送中心的安全有序运行发挥了重要作用。

    为了让应急状态下岗位人员应该“做什么”、“怎么做”和“谁来做”,济宁配送中心组建成立了“革新小组”,以集团公司、省公司“HSE”检查标准为制度依据,对各项规章制度进行认真梳理,修定了涉及油库安全设备管理有关的21项管理制度。依据作业操作规程和应急处置卡组织有特长的员工认真学习、分析、研究,制作出漫画版作业流程图和现场人员应急处置卡片,使一线员工更为直观的了解遇到突发事故的应急处置办法,提高了应急预案的有效性和实际可操作性,让标准化、规范化融入到日常工作中。

    “督查小组”

    为强化安全管理,更好的提升HSE管理水平,杜绝“低老坏”及“灯下黑”的错误工作模式及习惯,有效推进配送中心自主管理,变“要我安全”为“我要安全”。济宁配送中心成立了“督查小组”,小组从各个基层班组中业务比较熟练的员工中进行了选拔,共选拔出5名员工。该小组以《石油库设计规范》及《山东石油分公司HSE考核细则》《山东石油分公司配送中心综合管理考核细则》为依据,每周不定期对配送中心进行各个部位督察检查。从油库的综合管理及现场管理等方面,进行逐项的拉网式检查,确保不留死角。同时检查后下达督察整改通知单,明确整改责任人及整改时间。目前,济宁配送中心督察小组形成“每周督查”的检查制度,有效促进配送中心安全管理水平,员工的安全意识不断地巩固和提高。

    “维修小组”

    济宁配送中心按照省市公司“自主维修,降本增效”的要求,成立“维修小组”,由安全设备管理及技能方面经验丰富的员工组成,这支队伍集操作、自主维修、自主改善为一体。自成立自主“维修小组”后,就设备管理模式不断创新,开创出新的思路,以降低成本、转变观念,加大对设备现场的管理力度,采取预防维修为主,对设备进行力所能及的检修作业,实现“操检合一”。

    “维修小组”在对日常管道泵维护保养中,发现管道泵防护罩均为铁皮材质加工而成,并使用螺栓固定。这种方法存在两个弊端:一是不利于工作人员观察泵的运转情况。 二是工作人员在对管道泵进行擦拭保养时不彻底,卫生死角多。经过反复论证小组决定对管道泵防护罩进行设备革新。在不产生额外费用的情况下,“自己动手,丰衣足食”,首先他们对铝板进行加工并用机床打透气孔,然后在用两侧放两块强磁铁固定,而为了防止磁铁与泵体碰撞,外侧用铝皮包裹,吸附在泵体,取拿方便快捷,经过改造后解决了观察泵运转,擦拭时的维护保养问题。目前小组已对所有在用24台管道泵防护罩进行了改造,起到了良好的使用效果,并在省公司安全检查中,受到检查组领导的认可。

    “维修小组”在对配送中心罐区设备设施自查中发现,有2台DN150、2台DN100闸阀存在关闭不严、内漏的情况,对油品储存质量造成隐患。之前出现这种情况,往往是对内漏闸阀进行重点监控,制定防范措施,迅速上报进行采购更换。这种做法存在两个弊端:一是采购程序繁琐,不能迅速排出隐患;二是闸阀购置成本较高,不能实现费用节约。鉴于上述两点主要问题,维修小组决定在符合各项规章制度的基础上,对存在问题的4台闸阀进行自主维修。由于拆卸阀门需排空管线,势必会对日常生产造成影响,维修小组成员主动加班加点,本着不排除故障不过夜的原则,仅用1天的时间就将4台问题闸阀全部修复,节约费用6000余元。

    “创效小组”

    济宁配送中心在用汽油付油流量计共9台,因新建油气回收装置将汽油上装发货改为下装发货,导致在计量测试所对流量计进行校验时,始终无法达到有效连接,便捷检测。虽然经常协调借用其他兄弟单位校检设备,但无法解决根本问题。本着“创新发展、降本增效”的原则,从问题的源头入手,组成“创新创效”小组,进行专题研发,力求攻克技术难关。

    计量班侯明国利用原来油库改造时淘汰的发油管线,取用其有效部件,将“下装接头”、“导油胶管”、“气阀”、“手柄”、“汽油上装铝制鹤管”等部件进行加工,通过钻孔、切割、焊接等技术方式全部连接在一起,最后制成流量计检定辅助装置的下装设备。

    自制设备通过计量班、安全储运部多次测试改进后,确认该设备符合工艺要求,能够满足油库校验需要,既节省了原来校检时与其他兄弟单位协调沟通的时间,又保证了流量计校验的有效性、准确性。(陆卫东 王众)